5月1日,臨淄區皇城鎮漄頭村小賣部店主徐愛香對拿著禮品且遠去的身影忍不住夸贊“老崔,真是難得的好人。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他一直幫扶無父無母的小海山一家,不圖名不圖利,真是難得?!?/span>
在吳海山的家中,呈現在筆者面前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場景。發干的饅頭、殘余的菜豆腐擺放在簡陋的餐桌上,讓人看了忍不住心酸。
這是崔德泰第十一次來到吳海山的家中。
說起崔德泰來,在齊都藥業熟悉他的人,都會說他是一個好幫助人的人。
在他QQ空間簽名中有這么一句話“與人為善,福雖未至,但禍已遠。與人為惡,禍雖未至,但福已遠?!彼沁@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奉獻社會的信念在他幼年的磨礪和逆境中綻放花朵,他用行動不斷踐行自己的信念。十幾歲時,父母因病相繼去世,童年的他過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在好心人和鄰里的幫助下,走過了那段難忘的歲月。在他心里種下了感恩的種子,立志一定要回報社會、回報他人,幫助那些更需要救助的人。
2009年9月,他應聘到齊都藥業工作。風正氣順的企業文化和勇于扶危解困的企業傳統,更堅定了他做好事的決心。2010年3月,當臨淄義工剛興起之時,他義無反顧地加入這一團體,積極帶頭參加團隊不定期舉行的捐款捐物活動,并多次到太公湖、人民廣場、公園參加撿拾垃圾等。在每次發動義工捐書、捐物、捐玩具進行義賣時,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博文也加入團隊中來,他們每月至少一至二次自帶肉餡和面皮到區附近的鄉鎮敬老院,給老人包水餃、幫老人洗澡、洗衣服、剪指甲、拉家常。一家三口成了這個團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生活的磨礪,沒有消磨掉他與人為善的信念,反而更加堅定了回報社會的決心。2010年10月,有一次帶兒子去參加義工活動,兒子鼻血急流不止,經省醫院檢查,需休學接受治療,在大半年的時間里花去了十多萬元。為照顧處于康復期的兒子,妻子被迫辭去工作。一家人的生計、孩子的藥費、房貸、老人的贍養、看病欠下的新債等重擔落在了崔德泰肩頭。但這些沒有壓垮他繼續做好事的決心,在兒子治病間隙他一如既往地參加義工活動,在博文的病情好轉后,他又帶領全家繼續參加義工組織的公益活動。
為了把義工做的更實際一些,2012年9月他和另一位義工與同奶奶相依為命的8歲孤兒吳海山結成了幫扶對象。他們除了每月捐助給他200元錢外,還在每次看望中購買其喜歡的副食和小玩具,并打算一直捐助他上完大學。錢雖然不是很多,但一年下來近2000元的開支,對家庭負擔較重的崔德泰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一個人的崇高不在于他做了多么轟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于默默無聞中播撒愛的種子。崔德泰的行為一定能夠吸引身邊更多人奉獻社會、回報社會。
(記者 許仙強 通訊員 徐福春 報道)